【我最喜愛的老師】晉江市潘徑中學何江南:做孩子心中的“何媽”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傾灑而下,晉江市潘徑中學教學樓的走廊總會回蕩起清脆的高跟鞋聲。53歲的她抱著道德與法治課本,步伐輕快地走到初二6班門口,學生們隔著窗戶便大聲喊道:“何媽早!”
31年來,她堅守三尺講臺,不僅成了同學們口中親切的“何媽”,還是同事們眼中的引領者,更是扎根農村教育的優(yōu)秀教師。她就是何江南,這位來自湖南郴州的“新晉江人”,讓異鄉(xiāng)成了她眷戀的故鄉(xiāng),讓學生成了她親密的家人。
31年的篤行深耕
“何老師就像一本鮮活的生活指南。她授課從不拘泥于課本,總能借助身邊的事例把大道理講得透徹明白,比如用社區(qū)管理闡釋民主內涵,用環(huán)保政策說明責任意義。”學生李睿宸的筆記本里記錄著許多對何江南的肺腑之言。作為道德與法治科代表,他最欽佩老師能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可觸可感的生活”能力。
這種“化繁為簡”的教學智慧,凝練為何江南獨創(chuàng)的“三情”課堂模式。“情境要真實,情感要真摯,情懷要高遠。”她的教案本里,結合農村孩子的生活實際設計教學內容,用身邊的事例引導學生思考,持續(xù)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學生陳思琪曾經(jīng)一直看不懂道德與法治的內容,直到何江南用獨特的教學方式,讓她領悟了這門學科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她從不照本宣科,講解‘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這類晦澀概念時,只需一兩個貼切、易懂的例子,復雜的知識點便立刻變得清晰易懂。”
最讓陳思琪敬佩的是何老師媽媽般的細膩和溫暖,生物、地理會考前,自己因焦慮整夜失眠,何江南拉著她溫柔地開解道:“別擔心,你平時的積累足以應對考試,放寬心,把會做的題目穩(wěn)穩(wěn)地發(fā)揮出來就好。”這句話成了她的強效“定心丸”,重新點燃了她的信心,至今回想起來仍格外感動。
1994年,22歲的何江南從湖南郴州來到晉江市潘徑中學,就此扎根。如今31過去了,在何江南的辦公室,100多本榮譽證書清晰可見:福建省“三優(yōu)聯(lián)評”課件三等獎、泉州市教學基本功展示一等獎、泉州市優(yōu)秀班主任……“這些榮譽不僅是對她個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她多年來辛勤付出、不斷進取的有力證明。”與何江南共事已有30年的黃化金老師告訴記者,何江南會毫無保留地與同事分享經(jīng)驗,帶動整個教師團隊共同成長,是出了名的“熱心腸”。她總說:“一個人的優(yōu)秀不算什么,整個團隊的進步才是真正的成功。”
用愛織就兩代人的守護網(wǎng)
“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園丁,用心呵護著我們。”回憶起曾經(jīng)的求學經(jīng)歷,學生阿萍對何江南念念不忘。這個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女孩,永遠銘記那個暴雨夜:高燒39攝氏度的她被何江南夫婦連夜送往醫(yī)院。后來,何江南經(jīng)常把阿萍叫到家里吃飯,給她補充營養(yǎng),平日里經(jīng)常噓寒問暖。畢業(yè)典禮上,捧著高中錄取通知書的阿萍哭著喊道:“何媽,我要成為像您一樣的人!”
在班級管理上,何江南心思細膩,再棘手的難題總能迎刃而解;面對學生時,她滿懷真愛,如春風化雨般溫暖人心。一聲“何媽”,道出了孩子們對她的深深眷戀;“有事找何老師”,訴說了家長們對她的充分信賴。
外來務工者蘇奎至今還記得,何江南多次到他家進行家訪,用切實的行動緩解家長的顧慮,調節(jié)孩子的學習情緒。“有一段時間孩子回家,總會興奮地跟我分享何老師的政治課特別有意思。何老師不僅讓孩子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也讓我感受到了她的教學能力。”
這種守護跨越了兩代人。家長張純純20年前是何江南的學生,如今她的兒子也成了何老師的學生。“在潘徑村,像我們這樣兩代人都受教于何老師的情況屢見不鮮。她不僅是我們知識上的導師,更是我們整個家庭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家長會上,她總會聽到老師說:“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種子,有的開花早,有的結果慢。”這句話讓曾擔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她,學會了靜待花開。
何江南,用31年的堅守詮釋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也用23年的班主任經(jīng)歷書寫著對學生的深情。正如學生李睿宸所說:“能成為她的學生,是我莫大的幸運。她是我求學路上最敬愛的老師。”
(記者 劉澤宇 歐陽星)
- 校園貸進入監(jiān)管密集期 大學生亟待擺脫變味校園貸
- 全國研究生考試12月舉行
- 泉州高?;净謴驼=虒W生活秩序
- 安海教委辦:福建省、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開題會在成功中心小學舉行
- 東石鎮(zhèn)人大領導到東石中學關心臺風受災情況
- 陳埭鎮(zhèn)莊垂生鎮(zhèn)長到紫峰中學現(xiàn)場辦公
- 靈源教育辦:街道領導蒞校指導災后重建及視察在建工程進度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