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址投產懸疑
自菲亞特、克萊斯勒與廣汽1月份簽署協(xié)議以來,關于Jeep國產選址,就一直在長沙和廣州兩地之間搖擺不定。直到9月8日,廣州市環(huán)保局官方網(wǎng)站上登出了一份《廣汽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廣州分廠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這份文件,才讓有關Jeep國產的選址出現(xiàn)一絲明朗。文件顯示:廣汽菲亞特股東雙方同意在廣汽集團乘用車公司番禺化龍基地建設廣汽菲亞特廣州分廠,共享廣汽乘用車的土地、廠房、發(fā)動機及研發(fā)資源。另外,該項目總投資47.36億元,規(guī)劃年產能16萬輛,生產包括C-SUV和B-SUV乘用車、自主品牌汽車及新能源轎車四個系列車型,投產時間是2016年。
可見,廣汽菲亞特在廣州的這一分廠將承擔Jeep國產項目的生產。但此前,廣汽菲亞特的長沙基地才是Jeep國產計劃的落點。分析人士認為,選擇長沙的好處是可以利用廣汽菲亞特已有的大多數(shù)零部件采購資源,大幅節(jié)約成本。但之所以Jeep國產現(xiàn)在又傾向于廣州,認為廣汽作為廣州市的市屬國企,一直遵循廣州市的意愿,想將Jeep國產留在廣州,這樣便于廣汽乘用車得到引入Jeep先進技術的機會。
事實上,早在廣汽菲亞特股東雙方開始談判Jeep國產項目初期,廣州作為備選廠址就被提出。甚至,早在2009年廣汽菲亞特建廠之時,廣州就曾有意將廣汽菲亞特項目留在廣州,當時廣州市環(huán)保局也發(fā)布了廣汽菲亞特項目環(huán)保評測文件。但后來,廣汽菲亞特項目卻出人意料地落戶長沙。
正如因此,在事關Jeep國產選址上,廣州和長沙展開了高強度“拉鋸戰(zhàn)”,其間暴露出來的矛盾亦不可小視,甚至菲亞特-克萊斯勒CEO馬爾喬內在6月份曾放出狠話:可能在中國選擇其他合資伙伴生產Jeep。這被視為馬爾喬內釋放的對Jeep國產選址問題不滿的一個信號。
而耐人尋味的是,在接下來的8月21日,廣東省和湖南省兩省的省委書記帶領著各自的官員團隊,進入長沙的廣汽菲亞特工廠進行考察。這一不尋常的政府間會面方式,被解讀為廣州和長沙兩地政府為解決Jeep國產爭議不得不進行的面對面對話。
此后,Jeep國產的“第三條道路”便被提出,即先期在長沙的廣汽菲亞特基地投產,而后期在廣州投產。有分析認為,這是不得不選擇的爭議解決方案。
一個最佳的論據(jù)是,廣州工廠到2016年才正式投產,已經(jīng)遠遠落后于2014年雙方約定的國產時間點。然而,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受到了忽視:一個Jeep緣何非要分割到兩地生產?又緣何要急匆匆地去國產?換句話說,如果不急于國產,Jeep擁有什么資本?